消化内科主任戴迟兵介绍,王女士来就诊时,身高1米6的她体重不到80斤,且脸色苍白,精神不振。综合患者的症状及相关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少见的神经源性疾病,病人在吞咽食物后,食管和胃结合部无法正常松弛,导致食物难以通过贲门到达胃腔。
2月1日,戴迟兵团队仅用不到半小时就为王女士顺利完成手术。由于手术创面小,术后3天就恢复进流食,梗阻感明显缓解。从流食到软食,到后来能正常吃东西,第7天就顺利出院了。经过一个月的恢复,王女士已能正常饮食了。“开始我不敢吃敢,更也不敢吃肉,医护人员就鼓励我尝试……”王女士说,以前在美食面前只能馋得流口水,现在既可饱眼福也能饱口福了。
戴迟兵主任介绍,以往针对贲门失弛缓症,只能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经胸腹部进入胸腔来进行手术,治疗会留下较大的疤痕,而且手术后恢复时间长,不仅需要食管的愈合,还需要体表创面的愈合,经口内镜下贲门环形肌层切开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最佳选择,通过内镜在非常薄的食管壁中间打个“隧道”,将内镜插入食管壁中间,切断食管肌层保留食管黏膜完整性。该术式微创、有效、快速,可达到让患者手术后尽快进食的效果。
经口内镜下贲门环形肌切开术是内镜隧道手术的一种,都需要借助内镜隧道技术,而内镜隧道技术是消化内镜技术上的革新,同时也给消化病学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化。对于消化道的一些疾病,常规外科手术创面大,恢复起来慢,手术费用高,患者负担重,自从中国开创了内镜隧道手术这样一种手术方式后,目前在国内国际推广。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消化内科团队通过内镜隧道技术,可以开展诸如贲门失迟缓症、胃肠道内黏膜下肿瘤,比如间质瘤、平滑肌瘤及脂肪瘤等,也可以开展诸如食管憩室,先天性幽门括约肌肥厚等疾病,对于面积较大的胃肠道早期癌症采用隧道手术的方式,可以提高手术效率。戴迟兵表示,内镜隧道手术开辟了新的领域,对于患者来说是直接获益的。
文:邹前俊 李健
图:张薇 高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