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热点问答】20条措施实施后如何实行健康管理?
2022-12-05
作者:
【疫情热点问答】20条措施实施后如何实行健康管理?
录入者: 时间:2022-12-05 08:42:45 来源:仁和医院 浏 览:次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俗称20条措施),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20条措施实施后我们对各类人群如何实行健康管理?一起来看看↓↓↓
1.听说已取消“次密接”“密接的密接”等说法,是真的吗?
答:是的。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次密接)”。
2.我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我该怎么办?
答:如果您此时正在家中,请选择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自我隔离,全程佩戴口罩;
不与家人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
需要集中隔离的,备好必需品,等待转运。
如果您此时正在外,请立即佩戴口罩,立即暂停一切社交活动,离开人群密集场所;
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按照要求做好转运准备。
密切接触者原则上落实集中隔离观察,实行5天集中隔离加3天居家隔离;
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
期间会被赋红码,不得外出。
3.什么人员需要集中隔离?什么人员需要居家隔离?
答:集中隔离的人员包括: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以及需纳入隔离但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等。
居家隔离的人员包括:密切接触者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离后的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等。
4.在居家隔离期间,有什么要求?
答:您需要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是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并将监测结果主动报告至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
期间会被赋红码,您需严格做到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
如因就医等确需外出,需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外出,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如您非单独居住,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需限制在隔离房间内,其他人员不进入您房间。
您在房间内活动可不戴口罩,离开时要戴口罩。
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如您为哺乳期母亲,期间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5.哪些人需要进行居家健康监测?
答:居家健康监测的适用对象包括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舱)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
6.我被告知要居家健康监测,有什么要求?
答:您需要选择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居住,尽量保持相对独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您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症状监测,并向社区(村)如实报告。
居家健康监测做核酸是在做好防护情况下到就近核酸检测点做核酸,如被赋黄码,请选择黄码核酸检测点。
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告知社区工作人员,并配合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如实告知医务人员流行病学史。
7.我在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遇到就医等特殊情况要外出,怎么办?
答:请您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8.我在居家隔离或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同住人员能出门吗?
答:这两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如果您属于居家隔离,共同居住者或陪护人员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要求,不能外出;因就医等确需外出,需联系社区、专人专车、做好个人防护。
如果您属于居家健康监测,尽量不与其他人员共用生活用品,避免密切接触,同住人员可外出,具体需配合所在社区的管理要求。
9.什么是高风险岗位?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有什么要求?
答:与入境人员、进口冷链等货物及环境直接接触的从业人员以及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场所相关工作人员纳入高风险岗位,具体范围由所在单位确定。
高风险岗位人员结束闭环作业后,需进行“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会被赋黄码,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0.我在隔离酒店工作,准备轮休,需要落实哪些防控措施?
答:您这种情况属于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需要严格执行集中居住、两点一线封闭管理生活工作模式、高频次核酸检测、疫苗应接尽接管理要求。
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1.如果我回到省内后,被省外通报为密切接触者,我该怎么办?
答:接到消息后,请您及时主动上报所在社区、单位。
12.我要满足什么情况才能返鄂,还是要一直留在外省?
答:请您遵守当地的防疫要求,并向当地防控指挥办反映您的情况。当您符合返程标准后,按照20条做好健康管理措施。
13.我因疫情滞留湖北期间,生活和医疗需求如何保障?
答:请您服从所在地疫情防控安排。可以关注当地热线电话,反馈您的需求,同时积极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生活物资和常用药品。
14.我现在国外,需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回国?
答:您须在登机前48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不尽事宜,请向民航公司、海关等部门咨询。
老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普通人怎么做好新冠疫情防护?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当前,重症高风险、普通人群怎么做好健康防护?如何看待用药需求?
1.问:哪些人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他们该怎么办?
答:重症高风险人群主要有三类: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
没打疫苗的人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可能意识不足,还有人因为自己有基础性疾病,不敢接种;部分老年人担心接种不方便。
如果感染新冠病毒,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出台办法,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家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医务人员应科学判定接种禁忌,比如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
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等暂缓接种。
积极接种疫苗,也是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2.问:当前,个人做好健康防护还要注意什么?
答:对于普通人群,要做到勤洗手、外出时戴好口罩、常通风、不聚集。均衡营养,适当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要按照医嘱坚持用药。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时,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不适,做好健康监测。
如果重症高风险人群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疾病加重。
3. 问:冬季是呼吸道病毒高发季节,要不要储备相应药品?
答:我国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充足储备。
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但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
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
当前,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
万一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一部分人会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使用一些对症支持的药物包括中药就可以。
针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如果使用已获批的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药物,要遵照医生指导。
上一页: 医院药学探创新 仁和药师展风采
下一页: 我院肿瘤科成功举办省级继教项目
相关内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