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MENU
【抗疫故事】我的抗疫日记——一名逆行者的碎碎念
2020-02-12
作者:
【抗疫故事】我的抗疫日记——一名逆行者的碎碎念
录入者:宣传科 时间:2020-02-12 20:12:39 来源:仁和医院 浏 览:次
2020年的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湖北是疫情最严重的省份,而宜昌,就这样被一股阴霾笼罩了起来。
早上上班的时候,走在空荡荡的、寂静阴冷的街道上,看着这座城市悄无声息地沉没在生死无常中。在大家都被关在家里躲避新型冠状病毒的时候,我也成为了人们口里“逆行者”中的一员。
真正身临其境时,想不到伟大、牺牲和高尚这样的辞藻,也没有时间去自我感动。总有一种力量推动者我们向前走,必须走,不能停下地走。
医疗物资是紧缺的,曾经为了节省口罩,我们也将口罩的使用时间无奈地延长,虽然这样被感染的风险会增高,但弹尽粮绝的时候,也只能如此。现在因为社会捐赠,大家终于可以暂时松下这口气。但也必须紧巴巴抠索索地过日子,每个人要按需去领取当天的防护用品。
领防护用品的时候,见到了全副武装的护理组同事,已经认不出谁是谁了。因为要接待所有入科检查的病人,还要和病人以及家属交流,作为放射科的第一道关卡,她们的防护也必须从头到脚。
绕道路过CT检查室时,技术组的同事也已经全副武装了。同样看不到脸,也不认得人,甚至分不清男女。大家隔着好远互相招手报了平安。今天我是好好的,你也要好好的哦。
CT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筛查手段,从患者手上接到申请单开始,技术组老师就要直面被感染的威胁。就算隔着层层的防护,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威胁,比看得见的敌人还要凶悍上百倍。
将CT作为筛查的手段,不算丰富的战疫经验告诉我们,CT说的“是”,准确率有多高。这样的决定,把放射科这样一个辅助科室,带到了主战场上。我们每天都要面对那么多忐忑的病人,那么多等待诊断的临床医生,坐下来发报告,就像是上了膛的枪,开始守住自己的战壕。
我们把这场疫情比作打仗,要攻占时间,及时诊断,准确诊断。打仗是残酷的,因为战役,就可能会有战损。
战损最严重的,就是CT技术组的老师们了。直面病毒的威胁,飞沫、接触、气溶胶……毫无预兆地对同样是血肉之躯的技师同事们发起攻击。防护服紧缺,一套防护用品穿上去,舍不得脱,也不能脱。不敢吃饭,不敢喝水,因为不能脱;不透气的材质让体内的水分不停挥发,就算是气温低下,不能开空调的湿冷环境,脱下防护服的老师也是大汗淋漓。王念因为穿防护服长时间不上厕所,引发了泌尿系感染,在家喝了五天药才有好转。然而,她马上又要上新一轮的战场了。张羽是去年才新分来的小年轻,春节的时候,主动要求值班。因为觉得自己是年轻人,主动承担了科里许多工作,因为工作太累,身体抵抗力下降,他患上了带状疱疹。但张羽觉得自己还能坚持,忍着疼痛一直坚持工作。在长期加班后,朱定薇的身上开始出水痘,她选择了主动与家人隔离,隔离中的她,还在四处联系购买防护用品……
虽然出现了各种状况,面临如此多的困难,大家没有时间停下,也不能停下,在胜利之前,我们没有理由停下。我们自然是怕的,每天下班之后,都主动把自己隔离起来。在风险中,自己来不及去想最坏的情况,却忍不住去想保护自己的家人。对着家人打电话,说“很好”,“没有不舒服”,“我们防护可到位了”。放下手机,确认挂断,才敢咳嗽两声。
我们都是普通人,害怕普通人都害怕的东西,犹豫普通人都犹豫的牺牲。但在往前走的时候,总有一股力量在身边,在身后,在前方,那是我身边的逆行者。他们说着:“走呀!别掉队哦!我们在打仗呢!不能输!”
“没什么,我还能上班。”
“小病,扛着就没事了。”
“ 吃药就能好,今天还能坚持。”
“我们三个人一组,如果一组都感染了,至少只是三个人,后面的还能顶上。”
“我倒是不怕感染,但家里孩子小,我主动隔离自己。”
……
我们会不会继续往前逆行,一定会。因为身边那么多逆行的战友,就是我们的力量,还有前方胜利的曙光,就是我们的希望。
恐惧如病毒,会滋生、会蔓延、会疯长。但信念如同烈火,点亮阴暗的上空,点亮安静沉寂的街道,点亮了阴霾笼罩下的宜昌。
文字:陈娟
图片:影像科提供
编辑:高琦
责编:王春双
相关内容
暂无数据
咨询电话:0717-6553992 预约挂号:0717-6553992 急诊科:0717-6555189 投诉电话:0717-6554538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410号
Copyright©2023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已支持IPV4 / IPV6 双向访问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